德国在光伏发电方面做的非常好,最近我们也看到了一个资料,德国电网最近因为风电和光伏的快速发展,以及他们契合政策,把核电关停了以后,他的电网运行非常困难。
日本媒体尽管对这15万人的呼声只给了很小的一点报道篇幅,但也还是报道了,野田首相、日本的核电政策制定人、电力公司的人应该看到了,或者是听说了。民众可以让核电站停下来。
从这种热议中,我们还能看到日本国家坚持保有核电、核工业技术的决心,能看到随着日本太阳能电池原材料及组装技术的不断滞后,不少专攻环境问题的大学教授、电力公司研究所的专家,在强烈呼吁放弃对光伏的支持。日本的光伏政策今后有可能发生重要变更。据说野田首相在房间里听到了窗外的呼声。但到了7月1日,大饭核电站还是按民主党内阁的指令再度启动,民众的声音并不能阻止日本国家强力推行核电政策的决心。但缺电却成为了官方、电力公司及媒体唱和的主旋律。
刚刚过去的7月1日,比其他日子更显示出了日本能源政策的矛盾:这天在日本关西地区,福井县大饭核电站开始再度启动发电程序,同一天在京都一个装机容量2.1兆瓦的光伏电站则在静谧中开始启用。没有核电的日本,电车在继续运行,城市的夜空,其明亮程度依旧超越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记者:效果如何?靳保芳:大家都明白了,不是为了罚款,而是为了产品质量这个安身立命之本:要想比别人多赚一毛钱,首先质量要高人一筹。
尚未走出青春期的晶龙正如他们从事的太阳能光伏产业一样年轻。死拼一毛钱,硬是把钢线磨成了二分之一根头发丝细记者:很想知道,晶龙多赚一毛钱的能力是怎样练出来的?靳保芳:一靠技术切片多,二靠管理产量高。事情是这样的,有一次,我们为一个老客户供货,有几百公斤的单晶硅棒。集团本部60台硅片线切机连续两个月满负荷生产,每个月完成任务都超千万片。
在这个问题上一点也不能让步,谁砸晶龙的牌子,我就砸谁的饭碗。记者:同样的东西,怎么能做到比别人多切出二三片?靳保芳:这得靠技术。
建立(OBA)流程,就像是产品出口的国际护照,产品无论出口到哪里,产品质量参数一目了然。拿现在一片6.5英寸硅片6.5元,8英寸的硅片10.5元计算,多出二三片,就能多挣二三十元。技术开发能力将成为未来光伏企业的立足之本。在这个时候,变强了,就能胜出。
死拼一毛钱,为多出硅片,硬是把钢线磨成了二分之一根头发丝细。记者:市场低谷将持续多久,能预测一下吗?靳保芳:2012年会是光伏业最困难的一年,2013年可能还会持续低迷。但我们阳光硅谷公司在管理中摸索出了一套4班3运转的管理模式。《方案》实行一个月,综合成本降低了10个百分点。
规范过程检测(IPQC)和出厂检测(OQC)流程,就像是产品质量的工艺保证书,产品走到哪里,生产制作情况一清二楚。我们切片的生产效率达到了世界领先。
双方将围绕太阳能电池高效率、低成本的发展趋势展开研发,年底有望研发出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超过20%转换效率的太阳能电池要想长期拥有多赚一毛钱的能力,就必须努力摘取产业皇冠上的明珠 一个百分点。集团内各单位产品自主销售,独立面向市场。
光电转换效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将降低成本6%左右。成本的控制因素有两个,一是技术,二是管理。记者:好像还有别的高招?靳保芳:也算是吧。从目前的市场低谷看,并不是产品没有市场了,市场还在,只是价格太低了,大家最终拼的还是价格。有个磨的小故事。在即将发货的时候,发现产品质量粗糙、有问题。
这不,代加工订单一个接着一个。晶龙正在为拥有多赚一毛钱能力而进行一场战争。
这是晶龙成立17年来首次亏损。这说明,光伏市场的竞争完全白热化了,光伏企业的生死大战已不可避免。
他说,光伏行业当前陷入市场寒冬,国内光伏企业都面临着生死考验。我们的产品始终能够比其他企业卖得贵一点,质量这根弦绝对不能放松,无论是什么时候,无论是哪种产品都要保证质量,做到无愧于市场,无愧于人心。
晶龙在一个市场极其凶险的艰难环境中,血战力拼。好在这批多晶硅量不大,一季度已经消化掉了。2012年,晶龙集团17岁,靳保芳60岁。在硅棒一定的情况下,怎样才能比别人多切出硅片?技术部人员说,那只能把硅片切薄了才能实现。
否则,砸了牌子,就等于砸了企业的前途。要努力使产品做到质量一流、成本最低,硅片、电池片等产品总比别人多赚一毛钱。
多赚一毛钱,可以说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即无论市场条件怎样,我们自己生产或为别人代加工的单晶硅片综合售价每片总能比别人多赚一毛钱一声春雷,刺破了笼罩在中国光伏业头顶上的沉沉暮霭,分布式光伏发电或将由此迎来春天。
自第一次传出十二五光伏装机规划以来,该目标数字已屡次上调,由最初的5GW至10GW,再由10GW至15GW,至今最终定格为21GW,目标数字距离最初版本翻了四倍之多。随着管理层渐次清晰的政策导引,至少在结构和框架上,国内光伏应用市场的发展蓝图,已更加清晰起来。
自此,国内光伏业或许迎来了由应用市场主导的第一次产业升级时机。正临酷夏,光伏业却迎来一声春雷。自金融危机以来的短短几年,国内光伏业持续上演着跌宕起伏的惊险剧情,业内企业在丛林时代的泥淖中挣扎,遍尝五味,几经生死轮回,依然找不到产业升级的突破口。对当下的中国光伏产业而言,这一规划无疑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尽管分布式发电可以采用用户侧并网、自发自用,但这在电网公司看来,仍属于变相卖电,违反了电力法。今年5月,国家三部委确定了今年的金太阳示范工程总规模为1709MW,这一目标已接近去年装机规模的3倍,远远超过了年初业内的预计。
实际上,今年以来,以金太阳为代表的分布式光伏发电已加快了布局。由此可见,大力发展国内太阳能光伏发电应用市场的政府意图已明确无误,主攻方向也清晰地指向了分布式利用。
十二五光伏装机规划尘埃落定,目标21GW。根据国家能源局已起草的《分布式发电管理办法》和《分布式发电并网管理办法》两份征求意见稿来看,解决光伏发电的并网难和电价补贴问题,已成为管理层关注的焦点,也表明管理层在某种程度上已跳出了现有电力体系的制约,开始从制度层面梳理制约产业发展的因素,以及进行顶层设计。